时间 2023-11-29
栏目

国内

阅读

1105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覃燕 专访 2023.11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覃燕 专访 2023.11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覃燕 

 为中国美术培根铸魂

覃燕,女,生于重庆,中华书画协会理事,重庆美术家协会理事,重庆渝中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中国画学会会员,先后深造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高研班、中国国家画院,重庆政协嘉陵江书画院特聘画家,渝州画院特聘画家,范扬工作室画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及省、市美术作品展并获奖。

作品《家园》入选2021年“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册页)作品展,《悠然见南山》入选中国国家画院师生美术作品精粹展,作品《晨》入选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作品入选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重庆选送作品展,作品参加“韩中现代美术优秀作品展”(在韩国展出),多幅作品被日本﹑新加坡等外国友人收藏。作品《极目江南秋》被苏州新建博物馆收藏, 论文《探源黄宾虹的水墨之趣》编入中国国家画院2008―2010课题班教学文集。有报刊誉为“长江上的女画家”。

作品发表:《美术报》《国画家》《重庆晚报》《重庆日报》《当代名家精粹博览》《珠江经济》《巴渝画苑》《女性人才》《企业文明》。

探源黄宾虹的水墨之“趣”

覃 燕

中国传统水墨画历经干余年的发展已积累了很丰富的笔墨经验,画家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描绘来表达人生价值观,审美观和哲学观,而笔墨所表述,所传达的是一种生命状态。一种人格的修养,一种对文化的认识,此时,笔墨才有了中国画的灵魂。

传统中国画主要以水墨为主流,在用墨、用水诸方面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法。

溪山烟霭图   136x68cm

用墨方面有渲、染、烘、托和淡墨、浓墨、泼墨、积墨、渍墨、破墨、焦墨、飞墨等。用水以清水、矾水、胶水、混合水等,笔、墨、水三者的结合,使传统水墨画建立起相当完善的笔墨语言和程式规范。而黄宾虹又把水墨的运用推向了一个更深的高度,是运用水墨之集大成者。其墨中之“趣”更是后人所推崇所研究的,是对传统笔墨语言的推进和突破,他对水墨画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提出的“五笔”“七墨”法,更被当代人所应用,其“积墨法”是黄宾虹突破性的成就。

侗乡情  180x97cm

唐代水墨画代表王维进一步发挥了水墨的技巧,创作出“水晕墨章”山水,开始出现了“墨趣”现象。

五代两宋是水墨画成熟时期,北宋时期的米芾,米友仁父子创立的“米家山水”运用湿笔水墨和没骨写意法,描绘烟云变幻的江南景色,被称为“云山墨戏”。

以元四家为代表的画家各自在水墨法上都有所建树,在水墨上主要发展了“积墨法”,笔墨层层积叠,倪瓒把笔墨韵味在绘画中的作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明代水墨画更是风靡,名家辈出,画法纷呈。在墨法上有成就的当推徐渭和董其昌。

清代水墨画在文人画领域已处于主宰地位,追求笔墨形式,其中龚贤、石涛,吴昌硕对墨法也作出了较大贡献。而张大干的山水画更是创造了泼墨、泼彩法,其中的“墨趣”为世人所称道。

洪崖洞之夜 136x68cm

黄宾虹先生的墨中之“趣”在他的七墨法中互相融合,各有个中之趣,“破墨”的用法,就包括了浓墨破淡墨,淡墨破浓墨,色破墨,墨破色。他曾总结出:“墨点冲破色彩与色彩渗破墨色,感觉不同,前者性和,后者性烈。”作画实践得知,当淡墨或中等色在画面未干时,用较浓墨色勾上去的笔触,边缘线有着不确定的柔和,这就是“性和”当完全干了的画面,再用线去勾勒则呈现一种较生硬的“墨象”。用浓墨画上笔道,等将干未干时,复以大水量的色彩或水去破之,则会出现笔道两边没有规律的往两边自然渗透,浓重的墨线依然存在,此时会出现奇特的“墨趣”现象,华滋润泽,水墨淋漓,生机盎然,有永远未干的效果。

山城夜色 136x68cm

在具体实施“破”时,还涉及到用笔的方法,最擅打点的宾翁先生,曾以点作皴是他自己的发明,“沿皴作点三千点,点到山头气韵来,”其间就有无数的点是在破墨法中打上的。在湿润的淡墨画面上打点,由于点的灵活跳跃,能使墨点与“湿润”之间既融合又不觉得腻闷板滞,空隙间若有若无,趣味盎然,“浑厚华滋”之“趣”在宾翁先生的破墨中最得以体现。

雨后武隆田家寨  136x68cm

黄宾虹积墨之“趣”更多给人的感受是“厚、黑、密、重。宾翁先生入蜀影响了他晚年的绘画风格。他曾经说:“自己用功于元画较多,对黄公望,王蒙的画,在七十五至八十岁间仍临写不辍。”这不难看出,直至晚年,他仍然钟情于元人的散淡超逸,清疏浑朴。在其绘画表象厚黑密重的背后有着他数十年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孜孜以求所形成的深厚的学养积淀。积累之厚乃先生学养之厚,再厚的笔墨在宾翁笔下仍透出的是清疏之气,仍保持着墨韵、墨趣,所有墨法中,积墨包容量最大。宾翁画作所运用积墨处,会有淡墨、浓墨、焦墨、破墨,泼墨,也有宿墨。透过积墨,我们不仅看到了各种墨法、还看到了各种墨法衍生的更多墨阶、墨韵的变化,看到了一个无比丰富、绚丽,烂漫的墨华世界。先生说过:“世间有美洒,就是要画家尽情地去用。”

蜀山烟雨图  136x68cm

宿墨,隔夜的墨干了或者成为膏状,第二天用清水浸润再用,笔画会出现中间浓丽,四周淡开的墨韵效果,这就是宿墨。宾翁在《画法要旨》中提到:“古人用墨,莫如倪云林,以其胸次高旷,手腕简洁,其用宿墨重厚处,正与春绿相同。水墨之中,含带粗滓,不见污浊,益显清华。”宾翁的艺术观与倪赞共通,从精神内质上,把握住了倪云林的审美,宾翁在另一处也提到:“画用宿墨,其胸次必先有寂静高洁之观,而后以幽淡天真出之。”由于宿墨脱胶的特点,随着用笔着纸,其粉粒很快沉淀,笔痕显得尤其厚实而浓醇,在宾翁先生的笔下一经用宿墨点出,立刻精活起来,宿墨湮渗开的匀和墨晕,在半透明中,彰显出墨华,是精神所在,先生在《九十杂述》中提到:“每于画中之浓黑处,再积染一层墨或点之以极浓宿黑,干后,此处极黑,与白处对照,尤见其墨,是为亮墨。”

巫溪人家  136x68cm

渍墨,王伯敏先生在《论黄宾虹晚年的变法》一文中则明确认为“黄宾虹的渍墨,是用松烟宿墨画成的”,由王小川编的《黄宾虹笔墨探微》一书指出:“不论是破墨还是渍墨,所用的墨都用墨块磨出来的,与宿墨浸泡脱胶出来的效果有着明显的区别。”笔者的理解就是以水、墨渗化的斑渍,这个“渍”体现在边沿线上,它可叠加,边沿线浓于中间的墨色,渍墨的手法也是多种的,笔者有较深的体会,儿时,我家住顶楼,天下雨,房顶就会渗出水痕迹,各种形态的水迹,形成想象中的各种物象,边沿线都较清晰的呈现出黄色的“迹线”,这是笔者所理解的“渍”吧,也是宾翁先生的“屋漏痕”,其中的自然韵味和“墨趣”是天然而成,也是笔者近期所研究的方向。老庄思想建立的最高概念是“道”,其目的是要在精神上与“道”一体,“道”即自然,“道法自然”达到一种由个人精神所体验到的与自然精神相融和的境界。宾翁曾有论述:“造化天地自然也……造化有神韵,此中内美,常人不可见。画者能夺得神韵才是真画,徒取形影如案头置盆景非真画也。”自然内美常人不可见,黄宾虹则用一生的追求,去“夺得神韵。”他通过书画作品为我们留下浩瀚的笔墨点线,我们不仅观到其中之“趣”,我们更看到他所留下的是生命的状态,是自然之精灵,是天地之精神。

——摘自覃燕论文《探源黄宾虹的水墨之“趣”》

曾发表在《中国国家画院2008一2010课题班教学文集》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